不出所料,又在意料之外。任职超过18年的德国国家队和足球学院总经理比埃尔霍夫在周一晚与德国足协协议解除原本在2024年到期的合同,这是他为德国队再次从世界杯小组出局以及连续3届大赛都遭遇溃败所付出的应有代价。但离开卡塔尔之前,德国足协主席诺伊恩多夫明明说过,在与比埃尔霍夫以及主帅弗利克召开危机会议并深入分析世界杯败因和近年德国足球的发展状况之前,不会有任何人事方面的决定,“我们在迈出第二步之前,首先要走第一步。”结果他食言了,在周三开会之前就先走了第二步。
随着比埃尔霍夫下台,加上前任主帅勒夫和门将教练科普克在去年欧洲杯后就离开,德国队这个由克林斯曼开创于2004年,以2014年世界杯夺冠为巅峰,并且经历过2017年联合会杯夺冠的时代终于落下了帷幕。
从多哈返回慕尼黑,比埃尔霍夫结束了自己在德国队的最后一次出征。
一路升官,独揽大权
比埃尔霍夫下课并不冤,甚至是众望所归。不管在竞技层面要负上最大责任的弗利克会不会也跟着下课,这个管理无方的“大boss”都是要背锅的。从上届世界杯前的“埃尔多安事件”,到本届世界杯期间的“彩虹袖标事件”,德国队的国内外形象持续受损,甚至沦为全世界的笑柄,比埃尔霍夫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扮演饱受恶评的角色,这也是他下课的导火索。但德国足协内部以及球迷对比埃尔霍夫的不满,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两届世界杯。7月下旬德国足协宣布停用“Die Mannschaft(球队、团队)”这个国家队注册商标,就是比埃尔霍夫的一场惨败,也是他如今下课的预告片。
2004年夏天应克林斯曼邀请加入德国足协后,比埃尔霍夫最初的工作重心其实是商务开发。他最开始的头衔——Teammanager,在中国媒体里译作“领队”是不恰当的,其实应该是“球队经理”,而且是国家队的商务经理。至于竞技和青训事务,其实是由体育主管(Sportdirektor)负责。弗利克在2014年世界杯夺冠后不再担任国家队助教,就是改任这个体育主管。2017年1月弗利克以家庭理由辞职之后,U21队功勋教头赫鲁贝施临时继任。
2004年夏天,克林斯曼找来勒夫担任助手,请比埃尔霍夫出任领队,为德国队一个新时代奠定坚实基础。
比埃尔霍夫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于国家队的影响力集中体现在球队形象和商务运作层面。对于球迷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德国队从克林斯曼担任主教练开始,教练组在比赛期间的穿着打扮就非常帅气,国家队相关商品种类丰富,琳琅满目,不亚于任何一家职业俱乐部。
2015年6月,比埃尔霍夫又在国家队商业化的道路上更进一步,推出了“Die Mannschaft”的注册商标,并将它广泛应用到国家队的各种商品和相关物品当中。此举从一开始就引发争议,很多德国球迷认为这个官方别称太过于傲慢和脱离草根。而随着德国队自2018年世界杯以来陷入竞技低谷,商标争议就越来越大,而过度商业化也成为了公认的败因之一,最终导致商标作废。
不难发现,围绕“Die Mannschaft”的争议不仅限于商业层面,也涉及到国家队的竞技发展,这也是比埃尔霍夫在德国足协和国家队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张的缩影。因为从2018年开始,德国足协的管理架构进行了改革,比埃尔霍夫的头衔从国家队经理变为了“德国国家队和足球学院主管”。国家队的竞技与商务大权,包括青训事务,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可谓独揽大权。而体育主管不见了——如今德国足协的体育主管沙齐亚莱克西乌,其实头衔是Sportlicher Leiter,只是一个小主管,负责梯队和青训事务,比埃尔霍夫是他的直属上司。从今年开始,随着德国足协像很多德国职业俱乐部那样分拆成立了股份公司,比埃尔霍夫的头衔也变成了德国足协有限两合公司(DFB GmbH & Co KG.)的“国家队和足球学院总经理”。
在“Die Mannschaft”被停用后不久,比埃尔霍夫也下课了。
简单来说,德国队近4年多以来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刷新下限,但身为一把手的比埃尔霍夫地位不降反升,逻辑上就挺匪夷所思的。即便他在其他方面功勋卓著,包括力排众议地从2015年起就打造德国足球学院计划(多年以后,这很有可能会成为比埃尔霍夫在德国足球史上的最大功绩),但无论如何都要为竞技上的惨败埋单,毕竟竞技体育从来就是如此简单粗暴。
去年欧洲杯失利之后,比埃尔霍夫原本还有最后一次亡羊补牢的机会,但他只是按部就班地让“老友记”弗利克回来接替勒夫,而没有找人来填补体育主管的空缺。《踢球者》杂志在评论中就指出,比埃尔霍夫在这18年间,逐渐地从改革先驱变成了刹车者,近年他愈发看重的是自己的权力而不是工作内容。
从“自我感觉很好”到“为此负责”
上周四晚与哥斯达黎加赛后被记者问到会否引咎辞职,比埃尔霍夫的回答还充满自信,表示自我感觉“非常非常好”,并强调自己在过去18年间所交出的综合成绩单很出色,“但当然了,我们踢了3届糟糕的大赛,对此我无法反驳。”嘴硬没有用,这番发言反而导致那些对他积压已久的不满情绪彻底爆发。相比于去留还有较大争议的弗利克,比埃尔霍夫在德国媒体所做的民调中一边倒地被民众要求下课,各路媒体、记者和名宿也将在卡塔尔期间一系列场内外乱象归咎于他管理业余。
《踢球者》还披露,比埃尔霍夫为球队预定的回程航班不是飞回法兰克福,而是飞回慕尼黑,也引起了足协主席诺伊恩多夫的不满,因为他原以为可以直接回到法兰克福的足协总部就跟比埃尔霍夫开会算账。如今在召开4人危机会议之前就提前跟比埃尔霍夫解约,足以让外界感受到诺伊恩多夫的愤怒——尽管在卡塔尔所发生的一系列场外负面新闻,政客出身的诺伊恩多夫自己也是主要责任人。在足协官宣比埃尔霍夫辞职当天较早时候,德国媒体还有关于比埃尔霍夫不会离任,但会在今后将工作专心转移到足球学院(毕竟这是他的心血)和青训事务上的报道。结果比埃尔霍夫最终不带走一片云彩地离开,诺伊恩多夫的态度与持续发酵的舆论压力显然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官方声明中,比埃尔霍夫表示自己辞职是与诺伊恩多夫共同协商的结果,“我为新主管的上任铺平了道路。”他承认连续两届世界杯都小组出局令他痛心疾首,“因此我是带着自我批评而离开的。过去4年里,我们无法在此前的成功上更进一步,也无法再次让球迷找到庆祝的理由。有些我们深信不疑的决定最终没有成为正确的决定。没有人比我对此更遗憾。我为此负责。”
谁接替比埃尔霍夫最合适?
比埃尔霍夫辞职只是德国足球这场灾后重建的第一步。相比于4年前惨败后勒夫和比埃尔霍夫继续稳坐钓鱼台,如今这一步至少让人看到了德国足协的决心。
不过,在诺伊恩多夫、足协第一副主席瓦茨克以及弗利克在周三开会并得出结论之前,没有人知道第二步会怎么走。以目前的情况而言,有太多疑问需要逐一解答:比埃尔霍夫的继任者是谁?会不会重新分权,分别聘请新的国家队主管和足球学院(青训)主管?失去了自己最大的支持者比埃尔霍夫,弗利克会不会也顶不住压力而辞职?如果他下课,谁来接替最合适?这一系列疑问,还会在这个超长的冬歇期里持续发酵,甚至衍生出更多疑问。
关于谁来接替比埃尔霍夫,各路媒体都已经给出了自己想要看到的答案。《踢球者》提到了在柏林赫塔担任体育总经理的前国脚博比奇,他跟比埃尔霍夫以及克林斯曼一样,也是来自1996年欧洲杯冠军队,也是司职中锋,有着丰富的俱乐部管理经验。博比奇也是一个拥有海外经历并且敢为人先的管理者,他在法兰克福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去年来到赫塔之后,包括此前在斯图加特的工作成绩则实在是有点拿不出手。
《图片报》提到了目前在多特蒙德担任外部顾问的萨默尔,他也是1996年欧洲杯冠军,同样拥有海外经验。考虑到多特蒙德总裁瓦茨克今后会在德国足协内部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竞技事务上,曾在2006年4月到2012年6月间担任过德国足协体育主管的萨默尔确实是一个合乎逻辑的人选。不过考虑到萨默尔的身体状况,让他重新接手一份压力这么大的工作真的可行吗?或许,让他回足协主管足球学院和青训工作会是更合理的选择。
事实上,无论是博比奇还是萨默尔,跟比埃尔霍夫、克林斯曼、弗利克他们都是同一代人,年纪都在55岁上下,有威望和经验不假,但他们的思维与魄力,真的能够满足德国足球如今推倒重建的需要吗?比埃尔霍夫当初在挂靴一年之后就进入德国足协工作,只有36岁,年富力强。更重要的是,他跟“离经叛道”的克林斯曼一样,长期在海外踢球和生活,思维方式跟大部分德国足球界人士截然不同,敢于创新与打破传统的束缚。
有鉴于此,当德国足球在将近20年后的今天再次跌入谷底,需要再度否定自我并从头再来,也应该找一个年轻敢为且思维“不那么德国”的前功勋国脚来掌舵,而长期效力于皇马和尤文图斯的2014年世界杯冠军萨米·赫迪拉在我看来是一个理想人选。赫迪拉去年夏天才在柏林赫塔挂靴,如今只有35岁,而且他目前只是在母队斯图加特担任顾问这样一个虚职,基本不受合同束缚。赫迪拉还是一个杰出的领袖,无论在足球圈内还是在社会层面都有很好的口碑,踢球和做人都是模范,甚至他的移民背景对于近年丑闻不断的德国足协来说也是一个赢回外界信任的重要加分项。
如果德国足协想要支持弗利克继续干到2024年欧洲杯,曾与弗利克在国家队成功共事多年的赫迪拉无疑是合适的人选。就算要再次换帅,以“脸哥”在国内外所积攒的人脉和经验,也有助于足协找到一个更加合适的新教练——考虑到瓦茨克与图赫尔在多特蒙德时期所结下的梁子,请自由身的图赫尔看上去太难了,外教或许真的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选项。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会对德国足协的决策造成任何影响。但要推陈出新,不少已经挂靴的2014年冠军一代确实是要走到前台了。而今后的发展,我们就继续静观其变吧。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黄思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