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足球战术如此重视肋部空间的争夺?

肋部,是世界足坛近十年比较火的一个概念。很多精彩的配合进球往往都是通过肋部完成的。

边锋内切、中锋拉边这样的战术流行,还有“边前腰”、“伪边锋”这样的细分角色出现,都说明了现代足球对“肋部”的重视,今天就来扒一扒球场上的肋部空间。


我们先给肋部一个定义,即边路和中路之间的球场空间都可以称作是肋部,如下图:

边路、中路、肋部


当然,肋部空间这个概念是模糊的,它和边路、中路之间并不像图上画的那样,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但以边线和球场中线为参照,中路和边路的概念,我们是可以明确的。

中路更靠近对方球门,从中路进攻一旦打成就会造成很大威胁,但同样的,对手也会在中路布下重兵;而边路进攻不用面对对手重兵,但却很难直接威胁到球门,需要传中抢点才能转化成一次机会。

中路进攻和边路进攻都很好理解,那么现代足球更多的肋部进攻有什么特点呢?


【区域防守】

在此之前,我们先要引入一个重要的概念,区域防守

这种防守模式始于萨基,目前已经是现代足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这里简单说一下,区域防守的大体思路如下:

球队保持紧凑的阵型整体移动,保证有球区域以多打少,限制对手持球做动作的空间,同时利用防守球员之间的距离封死对手向前传威胁球的角度,依靠阵型整体移动蚕食对手控球空间,最终夺得球权。


【中路攻防态势】

我们以442防守阵型举例,如下图,进攻方中路控球时,常规态势是这样的:

如果攻方走中路继续深入,则守方4-4-2阵型会收紧,遏住中路空间,攻方想正面突破三道防线基本不可能,如下图:


【边路攻防态势】

如果进攻方转移到边路,则双方态势又会变成如此:向一侧收紧阵型,利用紧密的阵型覆盖一侧空间,进攻方很难直接突到阵内。同时整体防守阵型会持续向边路持球者施压,直至对手没有拿球空间

如图所示,攻方向中路发展的空间全部受到限制,只能强行下底或者回传。


【肋部攻防态势】

中路也打不通,边路也打不通,没办法那就只剩肋部一个选择了。

攻方肋部持球时,守方会怎么应对?我们再来看看

如果保持紧凑的阵型重点防守中路,则会暴露控球侧边路的空当:

同样的,如果保持整体阵型移动到控球侧,则弱侧边路会暴露空当,一脚高质量的斜传转移就能制造很大的威胁,如下图:


因此,进攻方肋部持球时,防守方只能暂时放弃紧凑性,用更松散的阵型覆盖更大的空间

如上图,进攻方在中场肋部持球时的态势,防守方只得先散开,覆盖更多空间,等待对手进攻推进,等对手下一步发展,再收缩阵型进行防守。

但这样一来,需要防守的空间变大了,阵型不够紧凑,就给了控球方通过阵型间隙传球的线路,攻方就可能寻觅到更多机会肋部空间的视野与球路。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就会问了,不对啊,你前面的图,进攻方在中路的时候,防守方阵型不也是散开的吗?


刚才我们视角主要集中在防守方,现在我们把视角转换到进攻方来看看,看看持球者在中路、边路和肋部分别是怎样一个状态。

【中路视野】

先说中路,中路看上去四通八达,可以向各个方向出球。

中路持球者看上去视野很开阔,但人的视角是有限的,你在观察左侧肋部空间的时候,右侧边路的情况一定是看不到的,换句话说,中路的持球者很难同时观察到进攻方向的全部情况。

图:中路视野总是有盲区的

上面还说的是理想状态,防守方中路一定是重兵布防,进攻方在中路拿球一定会受到干扰,中路靠后的位置还好,实际比赛中,中路稍微深一点的位置,90%以上的情况都是侧背身拿球,更不要说观察进攻方向了。

中路拿球被干扰是常态肋部视野


而肋部就不一样了,肋部的控球者,只要稍稍侧身,自身的视野和球路就能覆盖大部分进攻方向。右脚球员,在左侧肋部侧身持球,视野和球路可覆盖几乎全部的进攻方向

唯一看不到的方向往往也不会有太复杂的情况,需要掌握的信息只有己方边后卫有没有套上,能不能接球,这对稍微有点默契的球队来说根本不是事儿,不用看也知道队友怎么跑的。(想想克罗斯与马塞洛的配合,根本不用看)

再有,相比中路,肋部拿球时,防守方的干扰肯定没有中路那么强烈,可以更从容的观察出球。而且相比中路,肋部有更多的斜传线路,中路更多的球路是横穿与直传,显然斜传能从两个维度调动对手阵型,更容易造成威胁。

经常看球的朋友肯定能注意到,各大豪门的中场指挥官如克罗斯、蒂亚戈、基米希等人,都是很喜欢组织阶段在肋部拿球的,原因无他,就是因为中场肋部是场上视野和球路最好的位置中场大师克罗斯经常在这个区域持球组织,中场肋部有着最好的视野与球路围绕肋部的战术博弈


上面说的可以算得上肋部空间在战略层面的意义,接下来说说肋部在战术层面的特点。

【边锋内切】

第一个特点就是,肋部发起的进攻可以朝两个方向发展,具有不可预测性。

什么意思呢?

我们拿拜仁球迷们最熟悉的边锋内切来举例说明

如上图,罗本从右边路带球切入右侧肋部,同时右后卫拉姆套边,对手的边后卫就会陷入一种纠结,我是跟罗本呢还是防拉姆呢?同样的,穆勒等人也在反跑,对手的中场、中后卫都会陷入类似的纠结,进退维谷。

一旦有人思想不统一,与整体阵型脱节,比如防守整体阵型跟随罗本向内移动,但一个中场因为穆勒的反跑犹豫了一下没有跟上整体阵型,罗本就能捕捉到直塞或者起脚射门的空间

而中路和边路的进攻,防守方总是能思想统一的。


【过载】

肋部空间第二个特点就是有利于进攻方集解兵力,这里我们拿梦三时期巴萨举例

如图,基础433阵型基础上,梅西、比利亚、布斯克茨很容易从自己的基础位置进入左侧肋部区域,配合原本就在此的伊涅斯塔,很容易在左侧肋部区域形成人数优势。

这即是现在常说的“过载”战术,在左侧肋部形成控球强侧,如果对手没有在此集结防守兵力,那直接通过强侧几脚连续撞墙配合就有机会打穿。如果对手整体阵型移动过来,那也能伺机转移到弱侧

【反击】

上面说的都是阵地进攻,反击中肋部的出镜率就更高了,因为这里是防守方中后卫和边后卫的结合部,进攻中边后卫往往是要插上的,因此这里反击中防守方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上周德甲揭幕战拜仁马内的这个进球即是如此,法兰克福肋部出现严重漏洞,被拜仁断球后打反击得手


【总结】

肋部空间对于进攻方来说有如下特点:

有着最好的球路和视野,斜传线路多易造成威胁

可以集结最多的兵力的同时,不影响攻守转换时球员的防守落位

能方便的沟通中路与边路,让对手摸不清进攻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肋部也是防守方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因此现代足球对于肋部空间越来越看重也就不难理解了。

只要空间理论、压迫和区域防守的基底还在,现代足球战术在肋部空间的博弈会越来越激烈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