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南安这个人10年帮近20名侨胞寻亲成功

归侨陈少峰:

寻根,又不止于寻根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这是《诗经》里古人诉说的乡土之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无数海外华侨华人踏上寻根路,萦绕在心头的问题。

《祖孙四代寻根南安 完成先辈“莫忘故土”的遗愿》《阔别近百年后,菲律宾侨亲赴泉州南安谒祖》……摊开多年来的《海丝商报》,一个个侨胞寻根故事总少不了一个名字——陈少峰。

作为一名菲律宾归侨,陈少峰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寻亲专业户”,仅10年间,他就帮助了近20名侨胞寻亲成功。

陈少峰(左二)正在为寻根侨胞介绍族谱内容。

一次成功牵线

他走上助侨寻根之路

“趁还走得动,我想见他一面。不过,他可能已经不在了……”回想起2001年第一次助侨寻根的经历,耄耋之年的陈老伯黯然神伤的一句话,让陈少峰记忆犹新。

陈少峰出生于华侨之家,上世纪90年代在菲律宾三宝颜市生活。近年来,为了让孩子在家乡接受教育,他搬回南安市诗山镇居住,经常往返中菲两地。旅居菲律宾的诗山乡亲陈老伯,便是他的在菲老朋友。

看到陈老伯思乡心切,陈少峰便回到诗山。经过逐户打听、多方了解、核对信息,陈少峰终于在诗山镇鹏峰村,获悉老伯兄长在香港的准确地址和电话。当成功联系上陈老伯亲人后,陈少峰又赶回菲律宾帮忙办理手续,让老伯成功前往香港与兄长团聚。

“一见面,老哥俩和嫂子三人抱头痛哭,令人动容。”陈少峰说,这一幕,让他感觉“自己做了件好事”。从此,他走上了助侨寻根之路。

多年来,或受人之托,或主动介入,从南安到菲律宾,从晋江到马来西亚,陈少峰一直行走在义务寻亲的路上。寻亲过程如同大海捞针,有时线索少,他会依照姓氏,找到对应村落翻看族谱,将能打的电话都打一通,不放过任何一个有联系的细节人物。实在没有线索的,他就到当地的庙宇咨询,或到墓地对照碑文,一一查看……

寻根,让老华侨看到家乡的可喜变化。“这变化太大了,从前破旧的土房子、狭窄的小路,现在变成了崭新的楼房、宽敞的道路了。”阔别数十年后回到家乡,老华侨们纷纷感叹“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了”。

寻根,让新生代华侨能脚踏祖籍地,感受父辈、祖辈“落叶归根”的情怀。前年,在陈少峰的帮助下,码头旅菲侨亲雷金元的子孙回乡谒祖,参观父辈出资兴建的金元大桥,感受浓浓赤子情,并主动捐资10万元,助力家乡公益事业,传承父辈爱国爱乡的华侨精神。

延续血脉亲情

让寻根意义不止于相见

“我知道我的‘根’在中国,但我没去过。”“没有什么依恋感、归属感,我的祖父离开后,我也不想回去了”……在寻根过程中,陈少峰也会遇到新生代华侨寻根意愿不强的情况。这让他意识到,寻根的意义和使命远不止于相见,也让他思考如何延续老华侨对家乡的感情,让更多新生代华侨愿意回来走走看看,不能断了亲情血脉联系。

长期往返中菲两地,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让陈少峰看到了发展机会。“现在帮别人寻根,不希望今后别人帮我的子孙寻根。”这个想法让陈少峰心生归意。2010年,陈少峰把家人和孩子都带回了南安。

“我希望自己的小孩能讲汉语、写汉字,在我们中国人的思想里,‘根’就是故土,是难以割舍的情怀。”陈少峰说,这些年来,形式多样的夏令营会组织华人家庭的中小学生回到祖籍地学习交流,这是很好的文化代际传承,他也参与其中。

去年,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赋能,帮助侨胞“一键寻根”,成为海内外乡亲互动交流的新载体。这让陈少峰很兴奋:“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政府的主动介入可以让更多华侨更快找到自己的亲人。”

寻根,又不止于寻根。寻根路上,一次次的中菲两地奔波、一个个等待接通的电话,陈少峰乐此不疲,他说,“我只是想尽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侨胞找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答案。”

21年来,陈少峰已义务帮助27名侨胞顺利找到祖籍地和家乡亲人。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