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所高校增设「足球专业」,能救活中国足球吗?



近日,中国男足在世预赛2:2憾平新加坡,让中国足球再次登上风口浪尖;而另一边,则是30所高校开设「足球运动专业」的消息传出。在汇聚了中国足球、高考升学、孩子未来发展等重大的话题后,此事件也立刻成为了大家热议的焦点。


或许相比于国字号当下的表现,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能做些什么,为未来中国足球的发展打下基础。如果从这一角度出发,开设足球运动专业,会是一个重要的开始吗?


你会考虑让孩子选择足球专业吗?


3月19日,@头条新闻 发布一项调查,其中有接近2000人表示,孩子喜欢一定支持;1500人表示,行业大环境不好,不考虑;有500人呈现待观察的状态,不做表态。


互联网上,网友对于中国足球的评价是一如既往地调侃。而 站在从业者和家长的态度,大多都对其抱有积极看法。但同时,积极的态度是基于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贯彻落实。



踢足球的孩子,本应去向何方?


「专业没问题,但学校能不能教好才是关键。」


从事体考咨询多年,张老师表示:「这几天,很多家长前来询问,确实能够感觉到专业的开设,给了家长让孩子选择足球道路的信心。」


抛开成为职业运动员这条路,踢球的孩子大多会选择进入学校读书。对家长来说, 孩子能够在足球之外拿到一个学校文凭,甚至当文化课成绩薄弱时,通过体考换来一个原本够不到的本科学历,看似是一个讨巧的捷径。


但实际上,体考升学的难度远比想象中要高。只有从小练过体育、练过足球的学生才知道,坚持训练、跟着队伍参加比赛、获取运动等级,一路走来要付出多少汗水,有多少艰难的抉择。


「都是踢足球,有的学生可以通过体育特招上清华,有的却只能上专科,甚至没学上。不光是因为足球的水平,文化课也是重要一环。」


图源:清华大学官网,足球为招生B类项目


这里指的升学方式,主要为两种:


第一,体育特招,即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改革前可以就读非体育专业,对体育和文化课的要求较高,但能进入清北等985、211综合类高校。


第二,体育单招,就读运动训练专业,为体育专业,更加偏向体育成绩,但也需文化课过线,主要以体育类院校、师范类院校为主。



在升学里,足球被称为「专项」,而非「专业」。 以运动训练专业为例,学生通过体考单招进入本专业,但却有不同细分,涵盖足球、篮球、排球等不同专项,「专业」包含「专项」。


因此,开设足球运动专业后,感觉上足球专项的重要性会提升一个等级。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育学门类下,从原本的「体育学类-运动训练专业-足球专项」,缩短为「体育学类-足球运动专业」。


继而,实现足球运动与运动训练平级。一方面,学科门类确实有所提升,但另一方面,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却和我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足球运动,运动训练的换汤不换药?


据体教联盟的统计,目前在30所开设本专业的高校中,17家已发布招生简章,包含体育类、师范类,和综合类院校。特设专业代码040214TK,授予教育学学位,修业年限为4年。


登录官网查阅《北京体育大学2024年足球运动专业招生办法》,官方的描述是:招生要求与我校当年度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足球项目招生要求一致。


翻看数据,2023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计划招生349人,其中足球专项共计50人;而在2024年,运动训练计划招生341人,其中足球专项共计60人(含足球运动专业拟招生30人)。


图源:北京体育大学官网


不难看出,运动训练整体招生人数略有下降,但足球专项计划招生数量提升10人。 此外,足球运动专业仍被包含在了运动训练专业之下。


另一边,江苏师范大学宣布2024年运动训练专业计划招生90人,足球运动专业面向全国招生20人,并与运动训练专业(足球专项)招生计划合并执行,拟录取至运动训练专业。


对比2023年,江苏师范大学运动训练专业招生计划80人,其中足球专项19人。即,运动训练计划招生总人数增加10人,足球项目增加1人。


为此,氪体给某位院校招办老师发去消息,得到的回复是:「 我感觉这个专业跟运动训练相比,其实是换汤不换药的。 」而孩子和家长的表述则比较直白:「 有利于上大学,就是好消息。 」但谈及毕业就业和人生发展,家长表示还没有考虑那么的长远。


如果按照招生办老师的说法,仍然是换汤不换药,那把足球运动专业拎出来说,一定有其额外的目的。


回顾2021年《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水平运动队 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2024和2027年作为两个重要节点,对于学生在体育和文化课的要求逐步提高。而上一次体育专业新增被关注,还是2023年清华大学开设体育教育本科专业。



一位体育老师给出自己的猜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上面在提高学生报考的难度,但学校仍然想要吸纳更多的学生。既然体育特招收紧了,那就用体育单招来承接。


之后,我们需要关注的还有很多,例如:足球单独开设专业,篮球和其他运动项目要不要开?足球运动专业和运动训练(足球专项)的人才培养相比,会不会不同,到底有何不同?


现阶段,我们无法进行有效回答,需要等具体培养方案出炉后,对比专业的差异才能获得更多信息。 目前来看,这种信号更像是一种试探和指路,告诉学生需要往哪里报考,同时给家长以信心,让孩子鉴定选择足球。


只不过,落实才刚刚开始。



筑基足球人口,从足球运动专业开始?


2021年,带着「中国踢球的孩子们,都去哪儿了?」的疑惑,氪体试图通过对话足球青训行业的相关人士找到一个答案。


以当年的北京市为例,面向青少年举办的百队杯共吸引了1563支球队,近2万名小球员参与。人数其实并不少,但对于足球青训而言,分水岭出在了12-14岁阶段。



12岁之前,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就能满足基本训练,但想要进一步发展,势必要加大专项化的投入,挤压课业时间。而最终能够走向职业赛场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多年来,困扰中国足球人口最重要的原因,是家长担心孩子踢不上职业就没有学上的问题。 足球专业的开设,更像是一个「出口」。在某种程度上,专业开设有助于减少一些家长让孩子选择足球的后顾之忧。即使孩子踢不出来、踢不上职业,也能有机会吃上口足球饭,让家长们敢于带孩子进入圈子。


虽然,目前只有30所学校开设本专业,但倘若按照每个学校30人来计算,也能有近千人的体量。而就读此专业的学生,在培养得当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反哺基层的人才培养。


或许,他们成为不了顶级运动员,但他们能够成为好的教练、好的裁判。不仅如此, 专业开设有助于高校教师资源的下放,实现足球裁判、足球教育,乃至足球产业层面的「传帮带」



正如培养目标中:从事足球教学与训练指导、足球运动竞赛组织与管理、足球文化推广、足球产业开发等工作的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当然,在积极的看法之外,也会有出于风险的考量:例如,加大对足球专项化的培养,是否会让学生的路越走越窄。如果就业不理想,是否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误导等等。


一位青训从业者表示:「我觉得不会,这些孩子本身就是要选择足球的。你说就算他选择其他专业,一定会更好吗?谁都无法做出肯定的回答。」


针对专业的建设,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整体的政策方针,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稳步推进。无独有偶,近日另外一则消息同样值得关注。


2月27日,中国大、中学生体育协会发布《关于举办2023-2024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的通知。时隔3年,宣告面向全国青少年的校园足球联赛正式重启,值得更大的期待。


过去,我们在谈论中国足球时,总习惯于把它放在宏大的叙事之下。 殊不知,宏大的叙事是由千万个孩子、家庭所构成。他们会考虑升学、就业、发展等问题,会关注足球的公平,看重教练能否带给孩子正向引导。


相比国字号队伍的战况和战果,更重要的是足球运动专业的出现,以及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的重启。因为这些都是中国足球重新修正,筑基人口,向下扎根,向上成长的开始。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